四合院設計

古建彩繪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建筑文化 > 古建彩繪

中軸線歷史建筑裝修設計群納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

作者:lyy  發(fā)布時間:2015-01-08 12:00:01

 不久前,市文物局有關(guān)負責人明確表示要將中軸線歷史建筑裝修設計群納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啟動申遺工作,使得中軸線文化再一次吸引了公眾的目光。

  提到北京中軸線,一位叫夔中羽的老學者曾在七八年前曝過一場“公案”,但對其中細節(jié),知道的讀者并不多。
  皇帝龍椅不能歪,中軸線原本應該沿著子午線指向正南正北
  如果要問,北京中軸線的方位指向是什么?你很可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正南正北唄。
  的確,你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現(xiàn)存的北京中軸線,是當年建造元大都的時候就確定下來的,后來歷經(jīng)明清兩代都城未曾改變。當年的元朝重臣劉秉忠在規(guī)劃設計元大都時,首先就確定了中軸線的位置,那就是今天的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神武門、地安門鼓樓、鐘樓正門的門縫連接線。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中正”的觀點一直貫穿其中。更何況,這條中軸線非同小可,故宮就是以此中軸線的位置次第鋪展建造的。換句話說,元、明、清三代歷朝皇帝的龍椅就擺在這條中軸線上。如果中軸線的指向不是正南正北,豈不是說,皇帝的龍椅都坐歪了嗎?
  還有一條依據(jù)可以支持你的判斷。
  上個世紀50年代北京的一次施工中,曾在中軸線的兩個不同的地方分別挖出一只石鼠和一匹石馬。在中國古代的天干地支中,子為鼠,午為馬,這也就暗示著中軸線實際就是沿著子午線的方向。
  這里我們要稍微做一點科普了。什么是子午線呢?用現(xiàn)代科學的術(shù)語來講,子午線就是地球的經(jīng)線,是代表一個地方正南正北的方向。中國古代沒有經(jīng)緯度的說法,只是將周天分成十二份,用十二個地支來代表。正北方用“子”來代表;正南方用“午”來代表。不管站在什么地方,凡是由正北到正南的中正線都稱子午線。因為古代建房乃至建造皇宮署衙多為坐北朝南,所以風水術(shù)語上便叫做子山午向。
  所以,恭喜你,你認為中軸線的指向是正南正北應該是正確的。
  為設計航拍中軸線建筑裝修設計的飛行路線,發(fā)現(xiàn)中軸線有點向左歪
  但是,有一個叫夔中羽的老先生,卻在七八年前發(fā)現(xiàn)事情有點兒不太對勁兒。
  夔中羽的姓很特別,記者也是查字典才確定了它的讀音,念“奎”。他今年已經(jīng)73歲了。這位老先生不簡單,退休前是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在“兩彈一星”工程中都做出過貢獻。
  2004年的時候,夔中羽為了設計航空拍攝北京中軸線建筑的準確飛行路線,拿了巨幅的《北京衛(wèi)星影像圖》和《北京航空影像圖》仔細觀察。后來他回憶說,當他的目光沿著中軸線一路北上時,“不知不覺地,腦袋有點兒向左歪。”
  對于有著多年豐富測量工作經(jīng)驗的夔中羽來說,這一點偏離逃不過他的眼睛。他說,“因為衛(wèi)星和航空影像圖都是嚴格按照測繪精確的經(jīng)緯地理坐標繪制的,中軸線卻與子午線有偏離,很難相信這是由于繪圖的誤差造成的。”
  在多年科研工作中養(yǎng)成了嚴謹作風的夔中羽特意找到了中國地圖出版社的負責人。那位負責人告訴夔中羽,其實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北京的規(guī)劃部門在測量中就發(fā)現(xiàn)了中軸線偏離子午線的事實。由于偏離得不太多,一般市民根本感覺不出來,這個事兒也沒有對外說。
  但是夔中羽是個愛“較真兒”的人,他把這個事兒放在了心上,總想把其中緣故弄個明白。
  為“立竿見影”試驗,也證明中軸線和子午線有2度十幾分夾角
  夔中羽說,對于普通讀者來說,要發(fā)現(xiàn)中軸線偏移的事兒也不是很困難。您可以買一張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北京交通游覽圖》。圖的上、下邊線是緯線。您把地圖上、下邊對齊,左右折一下,折線要通過永定門橋,再把地圖展開?;蛘撸靡粋€大一些的三角板,通過永定門橋,畫一條垂直于上、下邊線的直線。這條折痕線或這條直線將是永定門橋的經(jīng)線,也叫子午線。這時您會發(fā)現(xiàn),北京中軸線與子午線不重合,而是偏西北方向。
  會不會是地圖不準確呢?夔中羽說,不會。因為《北京交通游覽圖》是根據(jù)北京實測地圖編制的,也有很高的精度。
  夔中羽找來了大比例尺北京地形圖。在地圖上選擇了北京中軸線上的南端永定門橋、北端鐘樓和中間的地安門十字路口中心等幾個點,進行量測。經(jīng)地圖上量測作業(yè)得知:地安門在永定門北6000多米,鐘樓在永定門北7000多米;地安門向西偏離永定門子午線200多米,鐘樓向西偏離永定門子午線近300米。因此,北京中軸線與子午線的夾角為2度十幾分。
  光是地圖上測量畢竟是二手資料,也許說服力還不夠。夔中羽特意在永定門城樓下向北的甬路上,做了一次“立竿見影”試驗。
  他們在甬路中央設立了一根2米長的桿子。由桿子的下面,延甬路中心線向北,粘上一條長6米的黑膠帶,代表中軸線的指向。當太陽經(jīng)過永定門上中天時,桿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門子午線。而太陽經(jīng)過上中天的時間,是在電臺播出“北京時間中午12點”的時號上,加上當?shù)貢r差和當日時差改正后得到的。當然,這里面涉及到一些天文地理上的專業(yè)問題,如時區(qū)、真太陽時、平太陽時等等,我們不必深究,只需了解這個結(jié)果就可以了。
  結(jié)果是,子午線影子與中軸線黑膠帶之間確實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也是2度十幾分!

早在唐代中國人就會準確測量子午線,技術(shù)誤差幾乎不可能
  中軸線和子午線為什么逆時針偏移了兩度十幾分之多?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夔中羽還特意研究起了北京建城史。
  北京內(nèi)城西城墻和東城墻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礎上,包砌城磚筑成。西直門-阜成門-復興門一線是西城墻;東直門-朝陽門-建國門一線是東城墻。東、西兩城墻均不是正南正北,均與北京中軸線平行。因此可以判定,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元朝建元大都時鑄成。北京現(xiàn)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明朝將城南移,但中軸線方向未動;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擔任元大都“監(jiān)筑”之職的是忽必烈的重臣劉秉忠。一般認為,元代中軸線是由劉和他的學生郭守敬二人主持興建的,二人皆為河北邢臺人。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到1285年完成,總共用了18年時間。
  一個很自然的想法是,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否因為700多年前年測量技術(shù)水平不高,將子午線測偏了?
  夔中羽說,這不可能。如果你沒聽說過劉秉忠,你至少該聽說過郭守敬,他們可都是當時第一流的天文、數(shù)學和大地測量家。早在中國唐代,就有著名學者一行大師,為測量緯線長度而在河南很準確地測量了四個點的子午線。在河南考古復原的宋代皇城里,筆直的中軸線完全符合子午線。而同樣由劉秉忠主持修建的元上都,完全符合正南正北走向。上都建成后,大都晚了好幾年才開始修建,還是由那個劉秉忠監(jiān)筑,卻將大都的中軸線測算偏離了子午線2度多,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還有人提出這樣的假設,北京中軸線由建成至今已經(jīng)700多年,是否在這700多年中,地球自然狀態(tài)變化,比如歲差、級移、磁偏等等,引起了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
  天文學家對此也給出了回答:不會的。地軸的變化極其微小,短短700多年時間更不會有2-3度的變化。退一萬步說有變化,地球是個整體,為什么大都的中軸線偏離了,相隔僅270多公里的上都中軸線卻沒變化呢?
  是驚人巧合還是有意為之?中軸線指向忽必烈發(fā)跡老家元上都!
  如果不是測算錯誤、地理變化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會不會是建造者有意為之?
  夔中羽在心里一直惦記著這個事情的答案。有一次他和同事聊天時,偶然提起古代建筑裝修設計的方向有時與遠方的地物有關(guān)。這讓夔中羽心中一亮,他想到,元起源于蒙古。北京中軸線向北、向蒙古延伸,會不會指向元的什么地方?
  夔中羽立刻找來有關(guān)的9張大比例尺地形圖。經(jīng)過連續(xù)測算,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北京中軸線往北延伸,它的延長線直指古開平。而古開平不是一般的地方,它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發(fā)祥地,元上都的所在地!
  具體的測算結(jié)果是這樣:北京永定門緯度線至古開平中心緯度線距離約270多公里。古開平往西偏離北京子午線約17公里。北京至古開平連線與北京子午線的夾角為2至3度。這與北京中軸線偏離北京子午線的方向一致,偏離角度幾乎吻合。這說明:當初建元大都時,中軸線是采取了開平(上都)與大都的連線作為基準線的!
  為了證實這一點,2004年11月,夔中羽來到現(xiàn)稱“兆奈曼蘇默”的古開平元上都遺址實地測量。
  在元上都東郊,夔中羽用GPS衛(wèi)星定位儀,使自己站到由北京向北引過來的延伸線上。向西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都用石頭砌的東城墻。這說明:北京南北中軸線向北的延伸線,經(jīng)過27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很靠近上都城,由上都東關(guān)廂旁通過。
  當然,如果北京中軸線和元上都遺址中軸線完全重合就更好了。但現(xiàn)在看來還是有幾公里的誤差。但元代的測量技術(shù)不可能有現(xiàn)在這么精確,在這么遠的距離內(nèi),這點誤差大約完全可以由當時的技術(shù)局限來解釋了。
  發(fā)現(xiàn)這一點的時候,夔中羽說,他的心情真的是很激動。他認為,他終于得到了北京中軸線偏離之謎的答案!
  翻翻歷史書就知道,當年忽必烈就是從元上都遷都到元大都(今北京)的。而事實上,元世祖忽必烈實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辦公,元大都就是所謂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辦公,元上都即是“夏都”。
  夔中羽說,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在建元大都前的堪輿工作中,很可能按當時皇帝忽必烈的意愿,為體現(xiàn)上都——大都的兩都統(tǒng)一,而采用上都——大都連線作為大都中軸線的基準線!
  這會是解答北京中軸線偏移之謎的最終答案嗎?我們還不得而知。但至少,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答案,您覺得呢?
  資料 
  北京中軸線
  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里,有“北京脊梁”之譽,從南往北依次坐落著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乾清門、神武門、地安門九座門,沿途還點綴著數(shù)十處皇家園林和民宅四合院。梁思成先生曾點評說,北京中軸線是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chǎn)生。”
鏈接 
  漢人劉秉忠故意弄歪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的事實被披露出來以后,有一種影響很大的說法是,當時的元大都設計者是漢人,因為不滿蒙古人的等級制度而故意不讓元朝皇帝坐在中正線上。
  如果要考證一下這樣的說法是否有依據(jù),就一定要了解元大都的設計者到底是什么樣的人。而說起來,這位設計師還真的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物。
  宋代詩人陸游在《書憤》詩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有人就此評價說,一千年后,還真有和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他就是元代名臣劉秉忠。
  劉秉忠,字仲晦,1216年出生于邢州(今河北邢臺)一個官宦人家。劉秉忠小時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很聰明。他8歲入學,“日誦數(shù)百頁”。17歲時,當了個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劉秉忠不安心于令史這份做文案的工作,整天郁郁寡歡,終于有一天跑到武安山出家當了和尚,取法名子聰。
  元世祖忽必烈未當皇帝時,召海云禪師。海云禪師聽說劉秉忠博學多才,便邀他一道去見忽必烈。劉秉忠雖隱居山中,卻留心時事,因此,和忽必烈談論起天下事來,了如指掌。劉秉忠以自己的博學,獲得了忽必烈的敬重和喜愛,海云禪師南還,劉秉忠就留在了忽必烈身邊。
  劉秉忠給忽必烈多次上書,為未來的元帝國建設從政治、典章、法度、禮樂、教育諸方面繪制了一幅完整的藍圖。忽必烈聽了這些建議后,非常高興,而他登基后也確實是照此藍圖行事的。劉秉忠曾經(jīng)建議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忽必烈也采納了,這就是元王朝命名的由來。
  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左右,因已出家,因而穿的仍是和尚服,他法名子聰,又為忽必烈掌管文案,所以人們都叫他“聰書記”。直到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才拜劉秉忠為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達到位極人臣的地位。
  劉秉忠不但是政治家,還是當時第一流的學者、科學家、詩人。曾與他同在邢臺西南磁州紫金山學習的張文謙、王恂、郭守敬,都稱他們從秉忠而學。王恂是太子真金的老師,早以算術(shù)有名,后王恂和郭守敬日夜測驗推步,創(chuàng)制《授時歷》。劉秉忠在算數(shù)、天文、歷法、水利上的造詣可見一斑。他的《荷葉·煙霞洞》為盧前收入《元曲三百首》:“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毛澤東很是欣賞,曾一再書寫。
  劉秉忠除幫助忽必烈設計了建國的藍圖外,他還是元朝兩座都城即上都和大都的設計者,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城市建設史上,留下了世人驚嘆的極其輝煌的成果。其中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1285年完工,歷時18年。
  至元十一年(1274年),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幸上都,八月,端坐無疾而終,享年59。忽必烈聽到他辭世的消息時大驚,對群臣說:秉忠追隨我30多年,小心縝密,不避風險,言無隱情,他精通于陰陽術(shù)數(shù),很多事情他都預先知道,詳情只有我清楚,其他人是不了解的。
  由于劉秉忠精通陰陽術(shù)數(shù),忽必烈又公開說他能預知未來,不少野史也就將他神化了。如說其墓被盜,有司進墓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一石板,上面有劉秉忠留下的預言:某年月日某人盜我墓。有司照此追查,果將盜墓賊抓獲。
  從劉秉忠與忽必烈親密的君臣關(guān)系來看,說劉秉忠故意弄歪中軸線,要害蒙古人,顯然并無根據(jù)。有人通過劉秉忠精通“陰陽術(shù)數(shù)”的特點做了這樣的推測:太陽當頂?shù)臅r候,古人并不認為它是最好的時候,因為它馬上要倒斜了。而如果離最高峰還有一點距離,那么就還有上升的空間。這樣說來,中軸線逆時針方向稍稍偏離子午線,是不是也是留下上升空間的“術(shù)數(shù)”含義呢?

 

上一篇:世界最大最完整八卦城透漏著易經(jīng)文化氣息
下一篇:建筑裝修設計橋梁工程施工的安全技術(shù)措施